背景介绍

回顾:共创成长路-田家炳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2011-2018) 

宗旨

为了促进中国青少年的全人发展,田家炳基金会于2011-12学年开始拨款,与香港「共创成长路」研究小组协办「共创成长路」-田家炳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

「共创成长路」计划旨在透过全面的培训活动,培育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认同他们的能力、加强青少年与他人的联系、及建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标准,促进青少年的全人发展。

计划背景

「共创成长路」是由香港社会福利署、教育局协办,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资助,香港五所大学专家团队主持的青少年培育计划,由2005/06学年开始至今已有数百所中学参与,受惠学生人数达数十万人,成效卓越。田家炳基金会与研究团队合作,资助将「共创成长路」课程推广至内地,进行老师培训和评估研究,以协助青少年全人发展。研究团队以华东地区(上海、苏州、常州和扬州)四所田家炳中学为基地,实行推广实验计划,以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及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为主要执行机构。计划由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为期三年,内容包括培训老师及研发校本课程,在推行过程提供专业意见及评估计划的成效。

由于此计划深获参与试行的四所华东田家炳学校支持,计划成效亦得到多项评估研究的肯定,田家炳基金会决定于2013-2014学年计划完成后,继续拨款,推行第二期「共创成长路」-田家炳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面向全中国的田家炳中学,让更多内地的田家炳中学可以参与此项青少年的培育计划,并积极鼓励学校参与导师培训,建立本土化的课程,以协助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

计划的目标

透过培育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认同他们的能力、加强青少年与他人的联系、及建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标准,促进青少年的全人发展。此计划有以下目标:

我们期望,学生参加「共创成长路」计划后能够:

「共创田园」计划根据以下理论、模式和研究结果建构而成:

  • 有关「危机因素」、「保护因素」和青少年抗逆能力的文献
  • 有关青少年拥有「成长资产」的文献
  • 青少年「病态」模式和「积极」的成长模式
  • 青少年正面成长的有关构念
  • 培育青少年正面成长的模式
  • 生态学的理论和模式
  • 有关青少年成长的本土文献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共创田园」计划以十五个「青少年正面发展」构念,作为设计的蓝图

  • 为了协助同工了解计划中各个「青少年正面发展」构念之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单元的教学重点,香港城市大学李德仁博士(计划联合首席研究者)为本计划编写了【构念相互关系图】及【课程设计概念图】,以供同工参考。

【十五个「青少年正面发展」构念】

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BO)
社交能力(SC)
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EC)
认知能力(CC)
采取行动能力(BC)
分辨是非能力(MC)
自我效能感(SE)
亲社会规范(PN)
抗逆能力(RE)
自决能力(SD)
心灵素质(SP)
明确及正面的身份(ID)
建立目标和抉择能力(BF)
参与公益活动(PI)
正面行为的认同(RB)

回顾:共创成长路-田家炳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2011-2018) 

宗旨

为了促进中国青少年的全人发展,田家炳基金会于2011-12学年开始拨款,与香港「共创成长路」研究小组协办「共创成长路」-田家炳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

「共创成长路」计划旨在透过全面的培训活动,培育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认同他们的能力、加强青少年与他人的联系、及建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标准,促进青少年的全人发展。

计划背景

「共创成长路」是由香港社会福利署、教育局协办,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资助,香港五所大学专家团队主持的青少年培育计划,由2005/06学年开始至今已有数百所中学参与,受惠学生人数达数十万人,成效卓越。田家炳基金会与研究团队合作,资助将「共创成长路」课程推广至内地,进行老师培训和评估研究,以协助青少年全人发展。研究团队以华东地区(上海、苏州、常州和扬州)四所田家炳中学为基地,实行推广实验计划,以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及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为主要执行机构。计划由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为期三年,内容包括培训老师及研发校本课程,在推行过程提供专业意见及评估计划的成效。

由于此计划深获参与试行的四所华东田家炳学校支持,计划成效亦得到多项评估研究的肯定,田家炳基金会决定于2013-2014学年计划完成后,继续拨款,推行第二期「共创成长路」-田家炳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面向全中国的田家炳中学,让更多内地的田家炳中学可以参与此项青少年的培育计划,并积极鼓励学校参与导师培训,建立本土化的课程,以协助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

计划的目标

透过培育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认同他们的能力、加强青少年与他人的联系、及建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标准,促进青少年的全人发展。此计划有以下目标:

我们期望,学生参加「共创成长路」计划后能够:

「共创田园」计划根据以下理论、模式和研究结果建构而成:

  • 有关「危机因素」、「保护因素」和青少年抗逆能力的文献
  • 有关青少年拥有「成长资产」的文献
  • 青少年「病态」模式和「积极」的成长模式
  • 青少年正面成长的有关构念
  • 培育青少年正面成长的模式
  • 生态学的理论和模式
  • 有关青少年成长的本土文献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共创田园」计划以十五个「青少年正面发展」构念,作为设计的蓝图

  • 为了协助同工了解计划中各个「青少年正面发展」构念之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单元的教学重点,香港城市大学李德仁博士(计划联合首席研究者)为本计划编写了【构念相互关系图】及【课程设计概念图】,以供同工参考。

【十五个「青少年正面发展」构念】

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BO)
社交能力(SC)
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EC)
认知能力(CC)
采取行动能力(BC)
分辨是非能力(MC)
自我效能感(SE)
亲社会规范(PN)
抗逆能力(RE)
自决能力(SD)
心灵素质(SP)
明确及正面的身份(ID)
建立目标和抉择能力(BF)
参与公益活动(PI)
正面行为的认同(RB)